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院党委书记,研究员职称,博士学位,现从事骨分子生物学、中西医结合方面研究,擅长1.基因诊断;2.骨分子生物学;3.罕见病防治;4.中医基础理论药性-证候的定量化研究。
重要学术任(兼)职: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兼生物技术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
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山东省罕见疾病防治协会会长
重要科技奖项情况: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
中华医学科技奖
获重大人才培养奖励计划、基金资助项目情况:
2005年当选山东省卫生系统第二批杰出学科带头人
2005年被评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006年当选第八批济南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2007年被遴选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13年9月聘为罕见病防治研究岗位泰山学者特聘专家
2014年2月入选“万人计划”第一批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
①为首获国家新药证书2项,主持研制的"基因工程药物注射用GM-CSF"获国家Ⅱ类新药证书,并成功转让;主持研制的"艾滋病、丙肝病毒抗体联检试剂盒"获国家发明专利、国家生物Ⅰ类新药证书,并成功转让。
②在国内较早建立生物芯片研发平台,研制多种新型检测生物芯片,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主持的"系列新型生物芯片的研制":获省部技术发明一等奖;主持的"脑脊液病原体抗体蛋白芯片的研制"获省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③建立了组学研究平台,进行了乳腺癌、食管鳞癌、大肠癌和肺癌的肿瘤相关基因表达谱的研究,开展了胰腺癌等胃肠道肿瘤的蛋白组学研究,主持的"基于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的肿瘤标志物筛选"获省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④近年来开展了中医症候-方剂-药性的定量化研究,开创性的提出"量子表征中医气"的新观点,并提出经络量子假说、症候的数理模型、药性的定量表征指标、天人相应的科学内涵等新观点新假说,发表于美国、日本学术刊物。
⑤在国内率先开展罕见病的防治研究。自2013年1月起作为发起人开始组织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罕见疾病防治研究与示范》的课题研究工作。现已与30所哨点医院达成了合作意向,完成了罕见病的三级疾病综合性诊疗网络硬件体系的平台建设,并对核心单位开展了相关技术培训;建立了覆盖全国9个省份100家三甲医院的罕见疾病调查网络,目前已完成了其中41家医院的罕见疾病基础流行病学数据采集工作。